中外专家“对话”郑和
7月9日,“心联通 云南行”对话郑和系列活动——云南省纪念中国第20个航海日暨纪念郑和七下西洋619周年活动在昆举行。
为讲好郑和故事,弘扬郑和精神,活动现场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了国内及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的专家学者和郑和后裔等嘉宾参加“对话郑和”对话会,以国际视野对话郑和,分享郑和相关史料故事以及对郑和精神的理解,并对郑和在中外的形象进行解读。
上海海事大学海洋文化研究所所长、上海郑和研究中心主任时平:
从世界多元文明的角度
将郑和研究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当下郑和研究中有几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第一,郑和研究要重视从世界多元文明的角度研究郑和下西洋的文化特征及中国传统海洋文化的内涵,作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海洋强国、航运强国的历史基础,并从中创新性阐释当代中国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脉络。第二,要重视中外郑和文化遗产的发现和研究,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内容,形成多元化的成果,建立起合作的人文基础。云南重视泛亚铁路郑和文化旅游产品的研究,把中国云南、泰国、马来西亚等郑和文化资源联动起来。第三,重视交叉学科和区域性的郑和研究,提升郑和研究创新的知识结构和研究能力。第四,加强郑和研究队伍的梯队建设,推进研究人员的年轻化。
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会长张露:
郑和精神代表着
和平、发展与共荣
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主要研究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文化遗产及当代应用价值,立足折加坡,放眼东南亚,连接全世界,弘扬郑和精神与海上丝绸之路文化。
人类发展史也是认识海洋、走近海洋、开发海洋的历史。从公元4世纪希腊航海家皮忒阿斯驾驶小船进行最早的海上远航,到600 多年前郑和七下西洋,人类一次次打破先辈的纪录。郑和精神坚持天下一家、命运与共,接受文明多样性,行稳致远,感化人心,追求共识。公平正义、信智勇德,郑和精神代表着和平、发展与共荣。
新加坡国际郑和学会海丝研究院院长钟天祥:
峇峇文化与郑和精神
一脉相承
峇峇特指南洋一带土生土长的华人后裔。郑和精神重要的辐射地——马六甲,这座马来西亚历史最悠久的古城,也是峇峇发源地。当年郑和率船队下西洋,有一部分随行人员留在了当地,与当地妇女结婚生育后代。后来马六甲发展成繁荣商港,建立起马中友谊,郑和也成为推动双边关系发展的精神力量。不少峇峇家族纷纷迁移而至,逐渐形成社群。
今天,在多元文化绽放异彩的新加坡还保留了不少峇峇文化遗产,比如闻名遐迩的新加坡土生华人博物馆,以及加东路一带古色古香的建筑物,都彰显着峇峇作为华人社会一分子的传承和力量。
马来西亚大学文学暨社会科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马来西亚华人研究中心副主任何启才:
郑和精神是马来西亚
华人社会的文化桥梁
华人社会将部和视为文化融合的象征。郑和下西洋促进了中国与东南亚的文化交流,也为早年华人移民下南洋提供了契机。对马来西亚华人社会而言,郑和是连接过去与现在的纽带,是维系文化认同的精神支柱。华人通过纪念郑和,努力传承祖先的智慧和勇气,凝聚族群力量,增强了对华人自身文化的自信。因此,华人社会持续地将郑和视为马来西亚各民族的文化桥梁与族群认同的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