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诚结友,共“话”中日韩地方合作新图景

時間:2025-10-22ソース:新华社ブラウズ:402

盐城与日本、韩国隔海相望,历史人文渊源深厚,友好交往由来已久。作为“一带一路”链接东北亚的重要节点城市、长三角中心区城市、淮河生态经济带出海门户城市,盐城产业兴旺、动能澎湃,目前已成为江苏省对日韩经贸合作的重要窗口。10月16日,第26届中日韩友好城市交流大会在江苏盐城举行,围绕大会主题“地方合作谋共赢 开放包容促发展”,来自中日韩三国的地方政府、经贸机构和各界代表齐聚一堂,共“话”合作新图景。

日本鸟取县知事平井伸治

韩国光州广域市国际关系大使朴先哲

日本新潟县佐渡市市长渡边龙五

韩国忠清北道堤川市副市长崔承焕

辽宁省友协副会长贾桂芬

云南省友协专职副会长王宇:深耕人文交流,夯实“心相通”的民意基础

Q:近年来,中日韩友城大会已成为三国地方交往的重要平台。请具体谈谈,地方友协在推动城市合作中可以发挥哪些作用?

A:地方友协最大的优势在于其灵活性、广泛性和深厚的人民性。它主要发挥好四大桥梁作用:民间交往的桥梁、务实合作的桥梁、人文交流的桥梁以及青少年友好的桥梁。具体来说,友协致力于织密筑牢友城网络。我们鼓励从省、市到县,甚至社区、学校、企业等多个层面,与日韩的对口单位建立交流关系,形成“点-线-面”结合的交往网络,极大扩展了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Q:在增进民众感情方面,友协有哪些具体做法?

A:深耕人文交流,夯实“心相通”的民意基础。我们常说“国之交在于民相亲”,友协在这方面持续发力。以云南为例,我们挖掘本地独特的文化资源,打造了“爱云南”、“心联通 云南行”、“边民大联欢”、“国际友城青少年交流周”、“云南·有一种朋友叫友城”等文化品牌,通过图片展、文化互鉴等活动,用更柔软、更持久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同时,我们特别重视青少年交流,自2015年起与日韩相关地方建立了青少年互访机制,已有近35批、超千名青少年参与,他们是未来三国友好的希望所在。

Q:这些友好感情如何转化为惠及各方的发展成果呢?

A:这就涉及到如何把友好的关系,真正变成大家都能受益的发展成果。友协工作要聚焦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促进经贸、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务实合作。比如,云南利用大型展会平台,举办产业对接、企业洽谈等活动,为三国企业创造机会。今年我们在南博会期间,举办的“云南国际友城合作周”,来自20个国家共约210名中外宾出席活动。期间,签署了18份合作文件,落地金额1.03亿。签约当天,装满鲜花的冷链车即由昆明驶往阿斯塔纳。我们还通过友城主题活动,分享绿色发展经验,努力将共识转化为具体项目和实实在在的成果,最终惠及民生,实现共赢。

Q:为确保合作能够长期稳定地推进,友协在机制建设上有何考虑?

A:主动搭建平台,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我们鼓励和引导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社会团体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大友城”工作格局。同时,友协自身也不断加强能力建设,提升工作的专业化能力,完善项目的跟踪服务和成效评估机制,从而确保三国城市合作能够长期稳定、高效推进,并不断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