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克伦
他来自巴基斯坦,在中国求学、在中国生活,是地地道道的“巴铁”。
“我爱中国,我爱云南。”
在云南,他不仅收获了事业,还邂逅了爱情。
“我是云南女婿。”
放弃了在一线城市工作的机会,他选择了云南。
“放弃了广州、兰州,回到了昆明。”
他叫Zulqarnain,中文名字朱克伦,昆明理工大学巴基斯坦籍专家。
黝黑的皮肤、幽深的轮廓,爱笑的眼睛。来自巴基斯坦的朱克伦对云南有着特殊的感情,因为这里是他到中国的第一站。
2013年朱克伦获得中国政府奖学金,进入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攻读环境生物学博士,2016年被评为“昆工文化交流使者”,优秀毕业留学生。朱克伦的博士研究方向是微生物和病毒,那时,他专注于HPV分子流行病学及其在云南省10个主要民族中的基因型分布,并和研究小组一起对贫困少数民族妇女免费进行了超过25000次的HPV基因分型测试。这个项目的研究成果,为云南省不同地区HPV流行率和基因型分布的详细流行病学估计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取得博士学位后,朱克伦到华南农业大学做博士后研究,2017年开始华南农业大学任教;2019年起在西北民族大学任教,被聘为副教授,而云南始终是心里的牵挂。
“我的导师和我一直保持着联系,他说如果我想回来云南,条件很好,只要过了面试,就可以留下来。面试的时候,问了很多问题,但是我通过了。”
2020年8月,兜兜转转了一圈,朱克伦又回到了出发的地方。这一次,他的身份不再是留学生。朱克伦被聘为教授,在昆明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从事教学研究工作,主攻分子流行病研究。 “到了昆明理工大学以后,有项目资金,我有自主权,对我开展专业领域研究有了更多的便利条件。”
朱克伦一直致力于病毒和细菌学研究。他和他的小组曾在世界上首次使用重叠PCR分离和测序了整个HPV基因组,还对大鼠、兔子和食蟹猴作为传染性和非传染性疾病的潜在动物模型研究。他在分子生物学,特别是分子病毒学和动物模型开发方面的贡献得到了国内外的认可,并在国际科学认证索引的期刊上发表了55篇同行评审研究论文。如今,有优越的工作条件为基础,重新回到母校工作一年多来,朱克伦对自己的工作推进很有信心。 “有了项目、带着4个学生,还有人协助我开展工作。一年多了,我对自己的研究成果很满意。”
(采访现场)
朱克伦毫不掩饰自己对于中国学生的喜爱。 “中国的学生非常有礼貌,非常勤奋,也非常尊重老师,我很喜欢他们。”
巴基斯坦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云南也是一个多民族和谐共生的省份,朱克伦觉得,在云南工作和生活很有亲切感。 “昆明的环境很好,这里也是一个少数民族很多的地方,当你去到不一样的城市,会有不一样的感觉。丽江、怒江……不同的城市有不同的主体民族,这一点,云南和其他的省份不一样,感觉非常好。”
对于朱克伦来说,云南两个字寓意深刻。这里,不仅是他抵达中国的起点、开拓事业的平台,也是心之归属、邂逅爱情的地方。
“刚来云南念博士的时候,谁也不认识,身边都是巴基斯坦的朋友。后来慢慢出去外面玩,认识了很多朋友,也认识了我的妻子。我们2019年就结婚了。”
那是一场跨越了两个国家举办的婚礼。 “我们在巴基斯坦办婚礼时候来了很多人,差不多有一万人。”来自中国会泽的新娘很惊讶:“怎么来了这么多人?”新郎朱克伦笑着回答,“你只看见了女生,外面男生还有很多啦!” 那场在巴基斯坦举办的婚礼办了三天,很多人来,一起吃饭、唱歌、跳舞,非常隆重。
之后,朱克伦和妻子在云南也举办了婚礼。 “非常不一样,这里就是100个人。我也很惊讶!就是自己的朋友和家人来了。”
风俗不同,爱却相通。结婚前,双方父母担心的文化差异问题,在婚后的两年间得到了很好的磨合。 “现在孩子有一岁半了,两年多都没有吵过架,我们过得很幸福。”
在朱克伦的实验室里,瓶瓶罐罐中,分子与分子日复一日碰撞变化发生反应;生活在异国的时光里,柴米油盐中,朱克伦也被云南润物无声地滋养和欢迎。 “刚来的时候,我觉得我要马上回国,因为这里和巴基斯坦太不一样了。我去食堂,口味不一样,我差不多有一个星期都没有吃饭。现在我非常喜欢中国菜,我觉得味道很好,我还喜欢吃米线。”
在昆明理工大学这间专属的实验室里,干净、整齐。专注于教学和研究工作的朱克伦抬起头,笑着对我们说:“我爱中国!我爱云南!”